(上接A1版)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向精深加工延链,加快新型装备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展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全产业链布局,建强三大主导产业集群。
建设创新力更足的园区平台。聚焦“增强队伍活力、产业发展动力”目标,精准释放“区区联动”合力,完善淮安高新区与区直部门、属地街道高质量融合发展协调工作机制,畅通干部双向交流、能进能出、职称统筹评聘渠道,推行招商队伍人才选拔“渐进双轨制”,打造资源互享、人员互通、管理互补的发展模式。坚持“高”“新”发展定位,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加快提升江淮科技园、宁淮电子产业园等“园中园”创新资源虹吸力,实施“千企百校”协同创新行动,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阵地。
提供支撑力更实的要素保障。坚持“提高质效、消除隐患、腾出空间、提升形象”工作导向,启动第三批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利用工作,确保完成土地收储2000亩以上,新增500亩以上集中连片工业用地2宗。加强工业用地供应全周期管理约束,建立差异化资源要素配置机制,从源头上防范新的低效用地产生。抢抓全市发展枢纽经济战略机遇,加快盐河产业带及沿线空间规划布局,确保每一寸土地都合理规划、有序开发、地尽其用。
打造便捷度更高的营商环境。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纵深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等改革事项,积极推行重大项目“三极”“四即”审批服务,用最短的时间、最优的服务把企业的事办好办实。深入践行“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理念,大力弘扬淮阴开放、包容、诚信的人文精神,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民营企业诉求全程响应和闭环解决机制,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难点堵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