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淮安市主城区人口密集的城郊接合部,清江浦区柳树湾街道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紧紧围绕“党建强、根基牢、融合实、服务优、质效高”的工作目标,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网格+”多元融合治理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党建+网格”解锁基层善治“新密码”
柳树湾街道坚持以网格治理为抓手,以为民服务为重点,以基层党建工作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全过程,通过建立“党建+网格”治理模式,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构筑“一网统管”运行机制。健全组织体系,构建“街道—社区—网格”三级组织体系,做到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网格员,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组织。近年来,该街道七个社区均被评选为星级网络。建立“共建共治”联通纽带。根据“精网微格4.0”工程建设部署,健全完善“多途径宣传、多渠道调解”工作机制,构建由社区党组织书记牵头、网格员协同、“五老人员”广泛参与的“组团式服务”网格架构,营造以活力促和谐的联动共治良好氛围,让基层治理焕发新活力。激发“社区管小区”内生动力。优化网格组织链条,推动符合条件的物业企业成立党支部,助推物业管理委员会向老旧小区拓展,不断延伸辐射片区,探索出一条具有柳树湾特色的“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实践之路。
“网格+法治”筑牢和谐稳定“防护墙”
柳树湾街道充分发挥清江浦区人民法院在辖区的优势,创新“法治入网”新模式,以法治建设推动平安建设,以法治服务助力群众幸福“满格”,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质效。推动法治资源新融合。在清江浦区人民法院旁建立“网格睦邻驿站”,邀请“三官一律”进驻,为辖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援助。“网格睦邻驿站”同时挂牌清江浦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柳树湾分庭,将争议仲裁调解服务送至网格。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打造全省首家“网格矛盾调解工作室”,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入网进格,引导基层矛盾纠纷向网格汇聚,筑牢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激发法治网格新动能。发挥好“法律明白人”在村民中普法用法的示范带头作用,选聘法律专业网格员、优秀网格员担任“法律明白人”,每月开展一次法律明白人培训,深入浅出地讲解与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普及常用法律法规。开展“法律明白人”专题培训课8次,“法律明白人”带领志愿者入户普法4次。拓宽法治宣传新渠道。建立健全基层治理宣传机制,通过循环播放宣传标语、组织网格员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和开展法治宣教活动等多种途径,宣传社会治理相关知识。以桃花坞社区为试点,在小区楼道安装网格公示电子显示屏,开辟法治宣传新途径。
“网格+保障”写好医养结合“新范本”
守护幸福“夕阳红”,助力基层“大治理”。柳树湾街道发挥综治网格平台作用,将医养服务嵌入网格,实现优质养老服务在网格内“一站可享”。打通服务壁垒,畅通服务新渠道。该街道充分利用基层医疗资源,推动辖区淮西卫生服务中心和九如城养老服务中心在医疗、养护方面深度融合,逐步提高养老医疗、康复训练、残疾人寄宿制托养服务质量。九如城养老服务中心预留部分床位给城市“三无”、农村“五保”、特困供养等人员,收取的费用不高于政府发放的集中供养费用。构建多方联动,架起服务新桥梁。以西安路社区为试点,探索打造多方参与、相互协作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社区工作人员一对一挂钩,卫生中心、养老机构、家人三方联系制度。居家老人通过呼叫装置对社区提出需求,社区联系医养中心上门服务,力争完成“让居家养老享受机构式服务”目标。综合社区资源,探索服务新路径。进一步排查辖区公共场所阶梯缓坡化改造、无障碍公厕改造、公共楼道出入无障碍改造等,不断优化社区出行服务。以朝阳社区西大院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为试点,探索医、养、康、教相结合的养老新路径,开展日间照料、精神关爱、康复理疗等服务项目,不断增强社区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者系清江浦区柳树湾街道党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