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叶 列
通 讯 员 朱 运
本报讯 厚养薄葬是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近年来,淮阴区不断弘扬“生前厚养、归后薄葬”理念,持续深化殡葬改革,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倡导厚养薄葬、绿色环保、文明祭扫新风尚。
拧紧“责任链”,明确职责强化协作。提前谋划,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淮阴区清明节安全文明祭扫工作方案》和预案,全面开展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优化祭扫环境,提升祭扫服务水平,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确保实现文明祭扫、平安清明的目标。
筑牢“安全堤”,优化服务加强监管。每年3月中旬起,按照“全覆盖、严要求、重实效”原则,对全区殡葬服务机构开展检查。为满足群众需求,开通祭扫预约热线,提倡分时分段、错峰祭扫,同时增设服务窗口,延长服务时间,优化服务流程,不断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温馨暖心的服务。严查祭祀用品经营主体资格,对违规烧纸钱、焚祭品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切实将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之时。各公墓观测点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和信息报送制度,按照规定报送观测点祭扫情况,及时有效处理突发事件。
唱响主旋律,文明祭扫培树新风。开展文明祭扫、倡树新风“九个一”活动,即:刊发一份倡议书、发布一个通告、开设一个专栏、开展一次征文活动、发布一则新媒体视频、开展一次代为祭扫活动、制发一张清明节安全祭扫海报、开展一次专项督查、群发一条清明祭扫提醒短信,全方位、立体式强化清明舆论宣传,营造风清气正、安全文明的清明节氛围。充分利用各类媒体,采取公告、倡议书等形式,及时广泛发布清明祭扫和移风易俗信息,引导群众树立正确价值观,自觉规范祭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