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韦茜茜 严保青
近日,盱眙县黄花塘镇借助全新智能微电网技术打造净零碳乡村的绿色低碳转型创新经验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2024年,黄花塘镇抓住省市领导挂钩帮扶和革命老区政策倾斜机遇,以做优特色农业产业为先导,打造和美田园乡村,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入选国家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广名单,1.63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通过验收,创成省级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2个,新建数字农业基地1个,旧铺社区、芦沟社区、黄花塘村入选江苏省第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名单……捷报频传、屡创佳绩,今日“黄花”分外香。
用足资源 老区发展再添一抹红
黄花塘镇叶湖片区稻虾生态种养试验单元项目通过尾水循环改善养殖水质,从源头提升了小龙虾的品质与产量。该项目辐射周边养殖面积近万亩,亩均收入达3500元,为老区发展再添一抹红。
红色资源是黄花塘镇的宝贵财富。该镇以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新四军文化园为基底,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军文旅融合发展,2024年承接各类培训72班次、6439人次。“盱眙苏淮碧水文化旅游咨询有限公司是村集体主办的公司,我们用足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的红色旅游资源,对外承接各种旅游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明显。”黄花塘村党总支书记杨宇辰介绍,该村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4.7万元,比2023年增加23万元。
招引项目 优质服务贡献一份力
“欧总,这是用地图斑,其中标红地块已办结挂牌前的所有手续。根据你们公司的业务情况,结合上下游产业分布,我们初步为您筛选出了以下4块候选用地……”在年产1000万套车载显示终端项目考察座谈会上,黄花塘镇精心准备的物料让客商眼前一亮。抓产业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该镇组建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招商项目工作组,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和社会事务服务工作。争取省级资金2700万元,规划建设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农民创业园项目,为宁淮落户企业提供载体。积极推动占地2.22万平方米的黄花塘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投入使用,为园区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以优质服务助力深圳世显、南京中科煜宸等9个项目成功签约,宁淮算力中心、鼎缘农业、星达瑞光电等6个项目顺利开工,南师大宁淮创新平台等4个项目顺利竣工。
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盘活低效闲置资产是让“包袱”变成“财富”的有效路径。针对江苏瑞盛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因资金短缺等原因停滞13年的现状,黄花塘镇主动担起责任,多渠道牵线搭桥,顺利引进投资10亿元的上海山恩科技项目,对瑞盛重工地块和厂房进行有效利用,成为盘活低效闲置资产的成功案例。
变茶为景 乡村振兴厚植一片绿
去年5月2日,在黄花塘镇雨山茶亲子研学教室内,制茶工艺传承人史家健现场展示茶艺。茶叶倒入200摄氏度的铁锅中高温杀青,茶香瞬间弥漫整个教室。
小小茶叶,一头连着数千茶农,一头连着广阔市场。如何让茶叶变成产业、茶区变成景区,该镇一直在探索。该镇依托10800亩雨山茶场纯天然环境优势,建设千亩采茶基地、开设亲子茶文化研学课堂、新建金陵秾稼民宿,助力乡村振兴;举办5届雨山茶旅推广活动,累计吸引游客超5万人;研发红茶龙虾、红茶大闸蟹等6道特色美食;搭建电商平台开展“同心助农”公益直播活动,帮助160户农户致富,户均增收近4万元。
向善向美 宜居宜业绘成一幅画
“以前总羡慕城里人,晚上到处亮堂堂的。现在村里的路修好了,路灯也装上了。每天晚上,我们都能在灯光下跳广场舞,生活有滋有味。”说起村里的变化,黄花塘镇千棵柳村村民邱金玉感慨万千。该镇为千棵柳村、大字营村、茶场改造污水管网约6公里,新增路灯450余盏,栽植行道树5000余株,增设人行步道2公里……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活。
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该镇不断提升文化服务能力。去年12月18日,黄梅戏经典曲目《天仙配》在大字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门前广场精彩上演,赢得村民阵阵掌声。去年,该镇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功能作用,举行文艺汇演156场、放映电影230场,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025年,黄花塘镇将继续把准方向、久久为功,以一颗恒心谋求经济发展、一颗诚心带领村民致富,让“黄花”绽放得更美丽,让百姓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