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杨丹丹
通 讯 员 陶 锐 何 倩
本报讯 2024年,全市法院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积极开展“司法护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系列行动,不断创新司法服务机制,持续优化司法保障举措,切实助力重大产业项目落地运行。去年1—11月,全市法院审结涉重大产业项目各类民事、刑事、行政、执行案件1400余件,结案率98.07%,相较于2023年同期上涨3.1%;基层法院新收涉重大产业项目民事案件613件,审结560件,同比分别增长32.67%、26.9%。
搭建“联动式”司法护航平台,将涉重大产业项目纠纷化解纳入“一把手”工程,把服务保障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纳入全市法院年度重点工作,在纵向上形成以市法院为中心、8家基层法院为重点的“1+8”联动协作体系,在横向上主动与政府职能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切实形成护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工作大格局。构建“便捷式”司法诉讼机制,针对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案件,两级法院开辟从立案登记、诉前调解、财产保全、案件审理到判后执行的全流程“绿色通道”,实行“一案一策”,做到“立审执”一体化快速反应。培植“站点式”对接联络渠道,对全市在建1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实行法官对接联络制度,建立护航联系站点,依托站点开展法润民企“双走进”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纠纷源头预防、多元调解工作,推动矛盾纠纷诉前有效分流,尽可能减轻投资企业讼累。截至去年11月底,涉重大产业项目成讼案件数量同比下降12.6%。打造“诊疗式”风险预防流程,动态跟踪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召开企业座谈会,发放《企业走访调查表》,提供“啄木鸟”法律体检服务,(下转A2版)